閱讀提示|不知從何時起,安靜變得如此難得,“不許大聲喧嘩”,幾乎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文明宣傳語。這些天,大河報記者親身體驗發現,從城市交通到戶外飯店,再到鄰裡相處,簡單的“安靜”二字,做到的人卻不多。安靜,於外是涵養與定力的表現,於內則是“靜以修身”的自省與人生智慧。安靜不難,請心存他人,少言多行。
  □記者劉瑤賀笑天文圖
  寫在前面的話細節拷問素養
  □溫中豪
  在鄭州經三路財富大廈的電梯前,那些天天堅持排30米長隊的年輕人,無疑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城市風景,的確值得點贊。為此,從7月4日起,大河報推出了“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”之點贊新青年系列,通過這些播撒現代文明的年輕人,拷問我們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文明,是否影響了別人還渾然不覺。
  其實,更多值得點贊的文明行為,亦在舉手投足中滋潤著我們的生活。為激濁,為揚清,也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的可鑒之鏡,以便攬鏡自問、捫心自拷,大河報今起推出了“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”之“細節的拷問”系列。
  我們的記者試圖通過還原諸多的生活細節,和您一起感受這些或溫馨或討人嫌的行為,帶給我們的五味雜陳。
  時代在進步,文明的細節也在與時俱進。但無論任何時代,文明習慣均源於內心的修養,植根於為別人著想的善良、無需提醒的自覺。
  不文明細節則源於我們內心的自私。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文明行為,在長期被默許並無人提醒的情況下,就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沒有任何內疚並心安理得的所謂“不拘小節”。
  因此,不文明行為已不能簡單解讀為“不拘小節”,它是我們心靈深處是否有道德自律意識的外化。
 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省自己的言行,不斷踐行文明新風,在舉手投足中完善自我,使彼此都成為文明習慣的共享者。
  下麵行為不妨註意
  兩人間的談話六七米外都能聽清
  時間:7月6日下午地點:地鐵上
  下午2點49分,記者來到鄭州地鐵1號線紫荊山站,三五成群的乘客正在站台候車。兩名中年婦女聊得很投入,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。2點51分,開往西流湖方向的列車進站,幸運的“姐妹倆”剛上車就找到了座位,人滿為患的地鐵車廂,絲毫沒有影響到她們談天說地的熱情,嗓門越放越大,對周邊的乘客視而不見,聊到盡興處,兩人手舞足蹈。坐在她們身旁的是一男孩,無奈的他拿出耳機塞到了耳朵里。記者站在距離“姐妹倆”六七米外的地方,依然能夠清晰地聽到她們聊天的全部內容。
  在同節車廂的扶手處,站著三位拎著旅行箱的年輕小伙兒,他們說話的音量一點也不亞於這“姐妹倆”,正聊得起勁,其中一個小伙子的手機鈴聲響起,勁爆的音樂驚嚇到了身旁的乘客,“喂喂,我還在地鐵上,一會兒就到……”年輕人扯著嗓門“喊”電話,旁邊的一位女士不堪其擾,無奈地搖了搖頭。
  狗叫聲影響鄰居狗狗的主人也無奈
  時間:7月7日晚 地點:經三路林科路附近
  家住經三路與林科路交叉口附近的王女士,有時早晨起床總是無精打采,因為鄰居家偶爾傳出的狗叫聲,讓她根本休息不好。“該說的都說了,都是鄰居,也不能咋樣。”
  7日晚,記者來到狗狗的主人張大媽家試圖與其溝通,對方的態度卻出奇的好。“狗狗跟了我9年,就像自個兒的孩子,沒啥毛病,就是愛叫,它叫我就吵它、打它,但畢竟是畜生,有時說了它又不聽。”張大媽說,她也怕狗叫影響鄰居,女兒在網上找了很多防止狗叫的方法,作用都不大。為此,還專門購買了止吠器,用電擊的方式警告狗狗,但效果也不明顯。對於狗叫聲擾民,張大媽也挺過意不去的,但她確實不捨得把“心肝寶貝”送給他人。
  鄰居電視開整夜你是啞忍還是理論
  時間:7月7日晚地點:未來路一家屬院
  鄭州市民劉女士最近三個月沒睡過囫圇覺,“我住的是老家屬院,房子不隔音,一牆之隔的鄰居,電視整夜整夜開,雖然不是非常吵,但是夜裡安靜下來,還是能聽得清楚。我本來睡覺就輕,滿腦子都是電視聲。”劉女士說。
  劉女士住在一單元二樓東側,她懷疑製造噪音的是二單元二樓西側,和自己一牆之隔。劉女士堅持要找對方理論,卻被家人勸了下來,“我媽說都是老鄰居,又不確定是他們家,不好意思指責,弄不好還得罪人。可我再也不想忍了。”劉女士無奈求助。
  7日晚,記者來到劉女士家,跟隨她一起找到二單元二樓西側居民,該居民馬上道歉,稱自己常常睡覺忘關電視,並表示以後會註意。
  下麵場景我們點贊
  幾家飯店“約定”不許划拳
  時間:7月6日晚地點:未來路與德風街交叉口
  有一些緊臨居民樓的飯店,為了不影響居民休息,特意規定客人不許划拳。
  在未來路東側、德風街上,約50米的距離兩側,人行道的空間幾乎都被飯店的露天桌椅所占據。6日晚10時許,記者在這裡站立觀察了一刻鐘時間,發現露天吃飯的客人,雖然多數都在喝酒,卻沒人大聲划拳。隨後,記者來到未來路上一家賣飲料的小店,詢問店主得知,這裡雖然營業到凌晨,但並不吵鬧,因為各個飯店都規定客人不能划拳和大聲喧嘩。
  相關新聞
  日本:一個安靜的國度
  和鄭州地鐵上大聲喧嘩的一些乘客相比,去年12月下旬,本報記者去日本東京採訪期間,體會了一種叫沉默的默契。
  抵達成田機場,已經是晚上10點。去東京市內,記者選擇乘大巴。一上車,記者就發現大巴上不對勁:滿滿一車幾十人,沒有一個人說話。這種近乎絕對的安靜一直持續到終點站。車上的人要麼睡覺,要麼註視窗外,要麼盯著手機屏幕,不用說,手機也是靜音狀態,連震動都不用。
  同樣的安靜,延續到了地鐵中、酒店里、電梯里、餐廳中…… 在日本,如果你大聲說話,會讓你自己覺得騷擾到了別人,慚愧不已。  (原標題:地鐵上,有人扯著嗓門“喊”電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31kcsu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